Navigated to 文殊講堂

文殊講堂

文殊講堂
Show is on a break or finished.
一、引言: 當您路過高雄市民權二路的林蔭大道時,在車水馬龍的塵囂中,隱約傳來法師精彩的開示和大眾的念佛聲,聲聲都在警醒世人生死無常,又如一股清流,滌蕩俗慮塵勞,文殊講堂就隱身在幽靜的嘉陵街上。 二、緣起: 一九八四年,年僅三十一歲的慧律法師,即在素來沈寂的佛教界吹起一陣弘法旋風。由於法師經教通達,辯才無礙,又能旁徵博引,近取譬喻而不離第一義諦,更兼妙語如珠,幽默生動,聆法者莫不法喜充滿、獲益匪淺。翌年,法師壽辰,百餘位信徒齊聚誦經祈福,有信眾建議法師,於高雄建道場,普灑甘露。此語一出,立獲全場熱烈迴響,遂正式成立「文殊講堂籌建委員會」,意取文殊菩薩智慧如海,有教化眾生之能事。由於當初籌建講堂的本旨,即緣於「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並期能發揮宗教的力量,以佛法淨化社會人心。為走入人群,乃於市區覓地建寺。經年餘辛勤奔走,始於高雄市前鎮區嘉陵街覓得現址。因處通衢要道,地價較為昂貴,僅購得二百五十多坪。此地鬧中取靜,交通便捷,可使前來聞法及共修者免除舟車勞頓、跋涉之苦。為滿有情求法之殷切願望,使最小的土地能行最大利益眾生之事,唯有向上發展,遂成今日之外觀。自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破土,至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二日落成啟用,其中篳路藍縷的艱辛,全憑法師以過人的智慧和毅力,始能克服萬難,終抵於成。 三、硬體設施: 講堂的外觀,一反傳統寺廟的造型,既無琉璃飛瓦,亦無雕樑畫棟,取而代之的是清淨肅穆的西洋式教堂建築風格,完全融入現代都會的生活脈動。在現今而言,或無新奇之處,但在一九八七年,寺廟建築猶屬傳統保守的年代,可謂是一大突破。講堂內部格局共分八層,層層各具視聽網路、空調設備。系統相連,脈絡互通。視聽則採五十吋閉路螢幕,並裝置舞台音響,立體傳聲流轉,使講堂活動實況可隨一樓而遍至各樓,使在講堂者皆能如臨現場。天花板採雙管照明,光線充足。全樓殿堂以大理石鋪設而成,宛若琉璃,光淨明亮。一樓大殿供奉巨幅西方三聖及玉佛,為大眾聽經聞法之處,七樓則供眾共修。 四、甘霖遍降: 為教育社會大眾,使能普受佛法熏陶,開正知見,故長期開課,舉凡禪、淨、律、密、天台、唯識……各大宗派之經教,均已作完整介紹。講堂住持慧律法師在落成典禮致詞中表示:「文殊講堂的建立,最大的宗旨在於團結整個佛教界的力量,促進佛教界各宗派的和諧,共同為弘揚佛法而努力。」是以,在此絕無山頭主義、門戶之見,雖以淨土宗為主,卻能兼容並蓄,使大眾得以廣學多聞。為令諸沈溺同登九品,除每週共修念佛、拜佛,亦舉行佛七、大悲懺、三千佛洪名寶懺,以期懺除罪愆,解行並重。 為弘揚戒法,每年則固定授五戒、八關齋戒,實際地督促信徒身心規範。 為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興教、護國、孝親,每年亦固定舉辦梁皇法會、水陸法會。至於法會收入及一切信施,除支付必要開銷外,全部移作弘法利生之用,大量印製書籍、光碟等法寶,以贈有緣。並成立弘法基金及經書助印部,落實推廣法務,以最快的效率,將佛法散播於寰宇之內。除了弘揚正法,講堂也積極地把慈悲的觸角伸向各階層。文殊文教基金會的成立,即在配合社會與政府政策,舉辦各項公益事業、慈善工作。慧律法師自陳其終生職志在令佛教興盛、正法重現。是以,除轉大法輪,亦極重視僧才之培育。平日即鼓勵知識青年深入經藏,鑽研佛法,掌握修行要旨,成為振興佛教的龍象。自創建講堂迄今,受其感召而發心出家之男眾青年不下百位。此外,為接引在家居士,亦曾多次舉辦男眾短期出家活動。為利益各地信眾,慧律法師又陸續接掌內門文殊精舍、花蓮佛興寺、六龜觀靜寺、南投養德禪寺及慧律精舍等分院,舉辦佛七、齋戒學會、八關齋戒等,使大眾能就近共修。 五、語結: 當您路過高雄市民權二路的林蔭大道時,在車水馬龍的塵囂中,隱約傳來法師精彩的開示和大眾正如慧律法師所言:「修行不是口號,而是積極的行動。」在自覺覺他的菩提道上,「高雄文殊講堂」這棟位居紅塵一隅的佛教尖兵,正默默地做著放眼未來~前瞻佛教的興盛;著手於當下~積極努力弘法利生的工作。 《慧律法師》 慧律法師,台灣雲林縣人氏,一九五二年出生於雲林縣四湖林厝村,俗名林益謙。俗家務農,幼年的鄉居生活, 使法師養成了勤儉樸素、刻苦耐勞的精神。 法師自幼聰穎,勤奮向學,高中就讀於台北建國中學,對於哲學與心理學相當感興趣。一九七四年進入台中逢甲 大學就讀,進入了佛學社團普覺社,因此種下了日後出家的因緣。 法師熱衷於普覺社的各種佛學活動,使其對佛學經義有更進一步的體悟,除了社內的活動外,法師又常利用寒、 暑假參加各寺院所舉辦的佛學營、佛七、齋戒學會等。這一連串的親近道場、鑽研佛經,使法師對佛法更增添一 份孺慕之情。一九七五年元月於南投水里蓮因寺,皈依懺雲法師,法號心謙。 大學畢業後,法師於高雄「鳳山佛教蓮社淨土專宗研究所」專研淨土宗,體認到只有學習佛的行為,學習佛的智 慧,學習佛的道理,才是永恆不滅的真理,於是決定出家,一九七九年於鳳山佛教蓮社依煮雲法師(一九一九~ 一九八六)座下披剃出家,法號慧律。 法師的出家並沒有得到家人的諒解與認同,他們認為法師大學畢業,理當就所學開創一番事業才對,怎樣反而「 遁世」、「逃避」;但法師心意已決,世俗的名利再也不能動搖其志,他認為一切的誤解與排斥都只是過渡現象 ,時間為證明一切。如今,法師以行動表現來驗證自己的抉擇,不僅使原先反對的家人認同了他當初的決定,更使家人因而向佛。 一九八○年,法師於高雄龍泉寺受具足戒,戒畢入台中南普陀佛學院,三年畢業,復任錫高雄美濃雷音寺,時序 一九八三年三月至一九八四年七月,這段期間法師閉關修行,研讀經藏,頗有所悟。 法師出家二十餘年來,常應各大學佛學社之請,赴各校講經弘法,並在全省各地舉辦佛學講座,講經度眾不計其 數。法師深入淺出的解說與技妙的譬喻,令人拍案叫絕,每一場佛學講座都是座無虛席,信徒遍布全台,難以計 數。 由於法緣殊勝,法師在因緣成熟之後,於一九八九年十月創建了高雄文殊講堂。慧律法師表示,建立文殊講堂的主要目的,是要舉辦出家眾的結夏及講經活動,以講述阿彌陀經、十四講表、楞嚴經、戒律….等。 回顧慧律法師在教界所捲起的旋風,是一九八五年七月於高雄國軍英雄館開講「死亡的藝術」之後,其旋風橫掃全台,尤其是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一連四天,在台北中華體育館的弘法大會最為壯觀,共吸引了九萬名信眾 ,為佛教界罕見之熱潮。 慧律法師的戒律基礎來自廣化法師和懺雲法師,佛學造詣則承自台中李炳南居士。法師長住於高雄文殊講堂,長期舉辦佛學講座,使得高雄地區沐浴在法師的慈悲與智慧光芒的照耀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6 episodes  •  0 archived  •  
S2 E9·
Aug 7, 2020
Aug 7, 2020
1h 13m
S2 E8·
Aug 5, 2020
Aug 5, 2020
1h 11m
S2 E7·
Aug 5, 2020
Aug 5, 2020
1h 13m
S2 E7·
Aug 5, 2020
Aug 5, 2020
1h 13m
S2 E6·
Aug 5, 2020
Aug 5, 2020
1h 12m
S2 E5·
Aug 5, 2020
Aug 5, 2020
1h 11m
S2 E3·
Aug 5, 2020
Aug 5, 2020
1h 13m
S2 E1·
Aug 5, 2020
Aug 5, 2020
1h 1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