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Transcript
Episode Description
这一期播客我们回到八十年前的意大利,回顾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诞生。
我们会讨论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意大利法西斯的复杂关系、电影的伦理责任、新现实主义如何通向后来的现代主义电影,以及对我们今天最重要的是,在历史和信息的废墟之中,在没有真相的时代,电影是否仍然能够,帮助人类建立一种勇敢的道德凝视,去寻找意义,去建立团结。
欢迎订阅电影巨辩会员版,目前付费内容涵盖中国电影的改革开放史、香港和台湾的新本土电影、杨德昌、贾樟柯、银河映像、王家卫、黄建新、张曼玉、李安……
主播:
老马:一个中年影评人,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关于电影,了解的东西还不算少。
阿吴:也是一个中年影评人,也要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有很多观点挑战多数人的常识。
详细时间轴:
00:35 这一年唯有意大利
二战创伤改变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
萨罗共和国
对二十年法西斯统治的回应
现实主义就等于反法西斯吗?
巴赞的盲点
宣传片《白船》的言外之意
宣传片《利比亚骑兵》也是现实主义
影像风格是中性的
17:08 战时酝酿
对电影的看法和苏联德国都不同
电影城Cinecittà
电影实验中心CSC
狂热的共产主义者巴巴罗
《黑与白》杂志
《电影》杂志
源头之一:乔瓦尼·维尔加
源头之二:约翰·多斯·帕索斯
维托里奥·墨索里尼人品不错?
对比德日,战后清算力度弱
抵抗运动
重塑建国神话
文学界的新现实主义:卡尔维诺
意共有机会上台吗?
42:15 战后氛围
新现实主义和马克思的关系
反派在哪里?
「肮脏的衣服不应该在公共场合拿出来洗晒。」
想收编德·西卡
演出事业总局诞生
补助审批、事前审查
《安德烈奥蒂法》
辱意了
新现实主义电影遇到政治障碍
《侠探神父》调和天主教和共产主义
背叛新现实主义?
为什么新现实主义只出现在意大利
德国、法国、英国、美国都不行
罗西里尼和德·西卡的国际合作
1:08:21 《沉沦》是起点?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或《云中四部曲》
《沉沦》和黑色电影的区别
维斯康蒂和让·雷诺阿
男性情谊
没有蛇蝎美人
波河河谷
首映式丑闻
和新现实主义也有区别
1:22:23 《孩子们在看着我们》
扎瓦蒂尼和德·西卡的合作
儿童的主观视角
体制和秩序的象征
暗中解构法西斯核心价值观
大团圆的第二结局
国家失败,毁掉了下一代
1:30:05 里程碑:《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片名:封闭、开放
电影史上的神话
阿米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费里尼的贡献
法布里奇的加盟
罗西里尼的政治倾向
美国士兵盖格尔
纳粹军官的刻板形象
马尼亚尼死在中间
凡是为正义与自由而战的人,都走在上帝的道路上
好意大利人和坏德国人
拍得不如《列宁在1918》?
伦理第一
历史废墟之上,电影有意义
1:52:50 《擦鞋童》
机构的失能
体系全崩溃
挑战了新政府的官方叙事
扎瓦蒂尼的田野调查
儿童自己成为悲剧
和《德意志零年》的区别
1:58:39 《战火》:现代电影的某种起点
《七个美国兵》
反击美国人的种族主义情绪
老乡
阿米地的质疑
左右翼都不喜欢
叙事逻辑是模仿加里波第的进军
片段结构是一种历史观
2:06:10 理论和实践螺旋上升
电影运动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苏联、法国、美国、华语圈
巴赞的雄文
《精神》杂志
穆尼埃的政治立场
现象学、柏格森
新现实主义首先是人道主义
影像-事实
现实生活的不完整性
为罗西里尼辩护
《德意志零年》的争议
《意大利之旅》打开了一道裂口
扎瓦蒂尼是首席理论家
可以操作的行动纲领
《关于电影的一些想法》
如何看待日常生活
女人买鞋的电影
停留理论
飞机经过二十次
《我是乐观主义者》
佩鲁贾会议
帕尔马会议
尾随模式
《卡特琳娜的故事》
扎瓦蒂尼和新拉美电影
2:44:00 从新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电影
来自马克思主义的批评
拍个体女性有意义吗?
安东尼奥尼是党员吗?
卢卡奇的文艺观
现实主义的不同阶段
第一次现代主义运动
意大利的缺席
东西方一起爆发
德勒兹的理论
从「运动-影像」到「时间-影像」
《风烛泪》中感知驱动链条断裂了
《偷自行车的人》中游荡取代行动
「褒曼三部曲」的游逛模式
雅克·奥蒙对德勒兹的批评
奥蒙的「间隙的电影人」
普通的脸
人文主义的脸
崩塌的脸
帕索里尼说的「零度状态」
散文电影和诗电影
卡塞蒂认为关键是观众的信任
《某种爱的纪事》的两种凝视模式
侦探无效的凝视
现代主义凝视的兴起
3:24:55 人和历史
意大利电影太棒了
奥尔米的五雷轰顶
思想观念和艺术形式
反例:蔡国强
新现实主义和历史反思
即便迟到,也要反思
联系邮箱:dyjb1895@fox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