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Transcript
Episode Description
EP.284(搞笑諾貝爾獎化學獎)減肥不用節食?這群科學家竟想讓你「吃不沾鍋」!
2025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美國的研究團隊Rotem Naftalovich、Daniel Naftalovich(兄弟檔),以及 Frank L. Greenway。
得獎的理由是「提出以鐵氟龍作為『零卡食物』,達到減肥的效果」。
不過他們並未出席領獎,可能是這個好點子雖然拿到了美國專利,但是沒有通過 FDA 這一關,所以不能把鐵氟龍當食物。
把聚四氟乙烯(PTFE),俗稱鐵氟龍)粉末混進食物裡,它「有份量、有重量、無熱量」,吃下去把胃撐開,有了飽足感,大腦就會送出「飽了!」的訊號,讓你停止進食。
由於鐵氟龍沒有熱量,所以可說是減肥聖品!
但是鐵氟龍欸,那不是拿來做不沾鍋塗層的東西嗎?
大家不是說不沾鍋有毒?
其實不沾鍋的食安問題主要有兩個,第一個來自製程:過去製造鐵氟龍時經常會用到「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磺酸」(PFOS)這些有毒物質,可能會殘留在鐵氟龍中,日後會慢慢釋出而被吃進肚子裡。
第二個則是高溫:當不沾鍋溫度超過 300°C,可能會分解釋出有毒氣體如「四氟乙烯」。
關於第一個,PFOA 與 PFOS 目前已經被嚴格管制,選購時請找標明不含有這些成分的產品;但跟這兩者同屬的「PFAS」家族,也被認為都有疑慮,不過這類化學物質高達上萬種,環境裡已經到處都是…至於高溫的部分,只要避免鍋子空燒,一般來說烹飪時溫度都在 250°C 以下,不會有問題。
「鐵氟龍不沾鍋到底安不安全」,是個吵不完的問題,以上只是提供一些資訊給大家參考,不是本文的重點,請不要在這裡戰這個。
還是回到這個得獎的研究主題吧!
人會覺得「飽」主要來自食物的重量和體積,而不是「內容」。
所以如果能用不含卡路里的東西把食物「灌水」,即使沒有攝取到熱量也會飽。
現有已經有一些作法像添加膳食纖維,不過有副作用:會改變食物的味道跟口感所以有人不喜歡,而且會讓c變鬆軟又很大坨(這或許不算缺點);還有像「黃原膠」(xanthan gum)這種增稠/增量劑,但是加太多的話很容易烙h。
所以鐵氟龍似乎是個好選擇:化學活性超低,幾乎不跟任何東西反應、耐熱(不要超過 300°C 較好)、無味且柔軟,不干擾口感、鐵氟龍容器連工業用強酸都能裝,胃酸這種程度是小 case、摩擦係數低,可以順利通過消化道(不然怎麼做不沾鍋)、用在醫療上的資歷很深(人工血管、導管、牙線等),在「人體相容性」上已經通過無數檢驗。
當然要來當食物的替代品,安全性還是首要考量,在這個研究中作者回顧了大量的文獻,得到的結論是:在基因毒性、生殖安全性、發育毒性、皮膚接觸、免疫毒性、致癌性、神經毒性、胃腸道吸收與生物累積各方面,鐵氟龍都是安全的,拿來當「零卡食物」應該是沒問題,不過為了萬全的考量,建議的標準如下:
1. 使用原生(virgin)PTFE 樹脂粉
2. 不含「分散劑」(反正又是一種化學添加物)
3. 製程中不可使用 PFOA(C8)
4. 顆粒平均粒徑 130±15 微米
關於粒徑的部分,過去的研究指出,人體組織會吸收的顆粒最大是 20 微米,做大一點可更確保不會被吸收,而且這麼大的顆粒排出後容易沉澱分離,可以從環境中回收。
但是也不要大太多,以免影響口感。
研究者建議,把食物和鐵氟龍粉末以 3:1 的體積比混合,應能明顯提高飽足感、降低實際吃進去的熱量。
當然啦,想歸想,最後還是得用嚴謹的臨床試驗來驗證才行,不過後來在 FDA 被卡關,也就無疾而終了。
不過就算可行好了,鐵氟龍這種東西可不便宜!
如果一餐吃體積 500 mL 的份量,就需要 1/4,也就是 125 mL,鐵氟龍的比重是 2.2,也就是 0.275 kg,以原料而言,工業用等級當然比較便宜,但是大家應該不會想吃這種,醫療級的話每公斤可達一百美元,這樣算下來,光是一餐就要多加 800 元!
這種減肥餐可能很多人吃不下去吧!
這個研究,發表於 2016/01/24 的「糖尿病科學與技術期刊」(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搞笑諾貝爾獎化學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